专业名称:物业管理
专业代码:110804
本专业培养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企业管理为核心,文、理、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外语和计算机为工具,以智能化建筑管理为特色的住宅、商用及地产管理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物业管理概论、建筑概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物业管理社会学、物业环境管理、物业设备管理、智能建筑与物业管理、物业质量管理、物业管理发展战略、物业管理实务、房地产金融、资产评估、广告学、公共关系实务、服务营销学、物业管理法规制度与政策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和各省市建设部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物业项目的各类投资、开发、经营与管理工作。作为首批开办物业管理专业学科的高校,随着物业管理这一朝阳行业的快速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受到业界欢迎,就业率逐年上升,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迅速成长为物业服务企业的业务骨干。本专业拥有物业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可进一步深造。
(2013)
专业解读
拨开民众误区 探究物业真谛
——物业管理专业
一提起物业公司,民众首先想到保安和保洁,然后就是充斥媒体头版的各类业主和物业公司对立的新闻和旧闻。以至于在普通民众眼里,物业行业成为低技能、低薪酬、低发展空间的三低行业。三低似乎成为物业行业的代名词,结果导致很多年轻学子对物业专业避而远之。这种趋势不仅对物业行业未来发展不利,而且使广大学子丧失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物业的真谛是什么?
了解物业首先从物业公司的运营架构开始。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物业公司核心职能就是提供各类业态物业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通常采用轻资产+项目制的运作架构,即项目组人员设计物业管理模式,然后采取外包制,将保安、保洁甚至有关物业设备维护维修外包给专业公司,所以民众常常看到的保安和保洁,根本不是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其次,物业公司发展和增长呈现阶梯状特征。由于物业公司一定是跟随楼盘走,新开一个楼盘,就需要物业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个特征决定了物业公司发展呈现阶梯形特征,只要新接手一个楼盘,就会产生大批空闲的岗位。纵观国内相当多物业公司的区域老总,都是大学毕业5年左右30岁年轻人,可见物业行业是国内少数几个低调而且存在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再次,物业行业的文化祭奠欠缺导致物业企业发展的不成熟性。尽管国内的物业行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但是这个行业真正开始起步是在九十年代末期。目前,物业行业发展已经从早期大一统的全业态全覆盖发展模式,演化到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对象的专业化物业服务模式。越专业就越需要技术,就越需要文化的祭奠。
物业行业和企业上述三个方面特征,物业企业对青年学子加盟物业行业的渴望,物业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转身高端服务业的端倪出现,这些都成为北京林业大学物业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选择物业公司作为择业对象的强有力理由。
感悟物业管理——博、精、厚、薄
北京林业大学工管001班 刘维
四载匆匆,转眼就要离校了。大四的学生调侃的称自己为″北林大的老人″。当″老人″的一只脚还在象牙塔内,另一只脚跨出校门的时候,则不能不对major有一番更深的感悟,感悟所学。
选择物业管理,其实是偶然的,甚至可以称之为阴差阳错:填报志愿的时候,看到了″工商管理″,却落了括号里的″物业管理方向″。于是就侥幸而堂皇又不无得意的成为了全国物业管理第一届本科学生中的一员。为此,我当时深深感佩班道明老师的远见卓识及其努力为我们带来的接触这一新事物的机会。
物业管理在中国出现、发展不过20年,其含义是指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设备,设施及场地实行专业化的管理,为业主或使用人提供优质服务,以达到使物业保值,增值目的的服务行为。在我的理解中,物业管理学科和管理行为包含了″博″、″精″、″厚″、″薄″。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房地产业的后沿,物业管理是多学科交叉集合,涵盖了包括房地产、建筑、法律、财会、环境绿化、管理学等内在的多方面的内容。这是该学科″博″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指物业管理的客体即对象范围极广,从小区物业管理到商用楼宇,从公用建筑到工厂仓库,都可以纳入在内,外延极广。
与之相对的是″精″,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精″是对学习物业管理者的要求,在求职期间,我深深感到″人无一技之长不若一无是处″。物业管理行业最近发展非常迅速,业内的竞争也很激烈,所以不可替代优势成为我们解决工作问题的首要。即″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者是个人之长,不为者是不能全盘皆收,无所侧重,无彼此之分,而应在知识复合全面提高素质的前提下,必须各自有所″精″,作为自我职业规划、学习、择业、发展的准确定位。
在解释″厚″,″薄″之前,这里有个例子:鲁能房产在温榆河开发了一个涉外项目,旗下的物业公司却放弃了管理权,交由第一太平戴维斯公司进行管理。在谈及到这一问题时,鲁能的一位负责人讲:不是我们不愿意接受,而是我们员工的服务意识达不到。
这里的″厚″正是指意识方面,不管是招商局的″以人为本,以客为先″,还是万达集团″亲情服务36524″无不体现现代物业管理对于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的高度要求,而这些正是在校学生很难亲身感历的。所以学习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应该同时关心行业的发展,外界相关环境政策,市场,房地产相关信息,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多经历亲身实践,毕竟物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至于″薄″,可以理解为专业课程的深度。由于物业管理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庞杂,在″精″于所长时,对于相关学科课程不能全部深入,比如工程管理,物业专业的学科就很难于与工程专业学生相比而体现优势。因此,″薄″实际是作大概的了解,不求″精″,但求腾出时间与精力累积所长,增长见识与意识已是必要的实践。管理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知识与实践的艺术结合,要求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有限的投入换来满意的回报,物业管理亦是如此。
作为第一届物业管理本科生,我们了解了别人无法系统学习的东西。没有知识铺垫的物业管理行为只能是生搬硬套,无法创新或者很难创新;反之,系统的理论体系及专业特点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
所以,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物业管理学科同样有信心。